胎菊是含苞欲放的杭白菊,采摘下来经加工而成的饮用菊新品。
不知是哪位高智商者,为这种花苞形态的杭白菊取名为“胎菊”。其实“苞”和“胎”,一个是植物生态,一个是动物生态,相差甚远的两个概念,但是都与“孕育”有一点关系,容易引发联想:原生态的、圣洁的、稚嫩的、饱含营养成分的……。把这种花苞形态的杭白菊产品取名为“胎菊”,切合人们的猎奇心理,确实是一个绝妙的创意。
近年来,杭白菊系列产品中,胎菊特别吸引眼球。到杭白菊原产地桐乡(乌镇)旅游,导游最为推荐的土特产也许就是胎菊,有些行程中还专门安排了“免费品尝”的购物项目,导游和j商煽情的介绍简直把胎菊捧上了天。说什么“胎菊是杭白菊中质量最好的精品,因为采摘时花朵尚未开放,不受空气中灰尘和有害化学成分污染,保留了更多的花粉,营养成分更多,药用价值更高,色香味更佳……”天花乱坠的现身说法,使你不由得心动,尽管价格比传统的朵菊产品要高许多,也心甘情愿地糊里糊涂地大包小包买了不少。
杭白菊的胎菊确实优于传统的朵菊吗?你见过明确的比较数据吗?药理学的?营养学的?连我这个生活在杭白菊之乡的人都没看到过。所以,我怀疑旅游市场某些j商对胎菊的宣传是否“水份”太多,是否在忽悠消费者?
据我调查所知,桐乡的杭白菊已有300多年历史,而胎菊这个产品问世才只有5年,也许与近年来的旅游开发热有关吧。据说是同福乡的某厂家最先开发,因为利润明显高于传统产品,而后大大小小的厂商趋之若鹜,杭白菊零售市场中胎菊的比例逐年上升,大有压倒传统朵菊产品之势。据业内人士说,其实胎菊占桐乡杭白菊销售总量只不过10%左右,桐乡杭白菊的主要销路是出口、饮料厂、药厂、商场零售、旅游市场等,其中出口的比重最大,港澳和东南亚对杭白菊一直很青睐。但奇怪的是,当地旅游市场炒得这么热的胎菊在海外却并不吃香,外商不要胎菊,而要传统的朵菊,用集装箱大批量运往海外的都是传统产品。
究其原因,我想无非是其内在价值所决定。杭白菊的主要功能是清热降火、平肝明目,健肺清心。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有“通肺气,止咳逆,清三焦郁火,疗肌热入气”之说。至于当今媒体曾宣传杭白菊有防癌功效,我是不敢附和,如真有此效,岂非早被市民哄抢一空,宁可不吃饭专吃杭白菊也值,呵呵!不过,在“非典”流行那年,杭白菊倒真的好好风光了一回,因为它健肺的功能而成为预防“非典”药方中的一味,桐乡几乎所有杭白菊库存倾囊一空,连最差的次等菊花都不剩一朵。说起这药用功能,就植物而言,一般都是嫩的差,老的好。千年灵芝,百年人参,生长期长浓缩的精华就多,我想开放的菊花也肯定比稚嫩的花苞药用成份更多吧。饮用菊还讲究色、香、味,你不信就泡一杯胎菊,泡一杯朵菊,相比之下,不言自明。只有朵菊才能在茶杯中再现“千叶玉玲珑”(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对杭白菊的赞美之词)的迷人姿态,而且香味更浓,口感更纯。而胎菊相对来说就清淡一点。